顶学吧

散文随笔 优美散文 抒情散文 散文诗 名家散文 叙事散文 游记散文 春天散文 爱情散文 伤感散文 写景散文 节日散文 精选散文

姜凝柳明安完整版阅读,姜凝柳明安最新小说姜凝柳明安全文

时间: 2023-09-21 15:49:32  热度: 446℃ 
点击全文阅读
柳明安正拿着一根细绳把画轴绑在一起,随口答道:“马上就好。”
不一会儿,柳明安弄完了手中的活计,在桌边坐下,姜凝给他递了双筷子过来:“快吃吧,尽量早去早回。”
柳明安点头,端起饭碗开始用早膳。
姜凝做饭的手艺一直很好,这碗蛋炒饭香气四溢,雪白的米饭,金黄的鸡蛋,翠绿的葱花交相辉映,卖相极佳,米饭粒粒分明又都沾着蛋,浸润着猪油的油脂香气,吃一口唇齿留香,令人食欲大增。
柳明安几分钟就吃完了,碗底干干净净,一粒剩饭都没有,见姜凝碗中还有小半碗,便率先放下碗筷,出门去给兔笼子绑上草绳,方便拎着走。
等姜凝也吃完,柳明安去厨房洗了碗,出来就看到姜凝把那两个包裹背在了自己身上。
“姜凝,我来就好,我拿得下的。”柳明安走到姜凝身边,伸手想卸下她肩上的包裹。
“你拿兔子,别啰嗦。”姜凝侧身让了让,躲过他的手,自己往门外走了。
柳明安看着姜凝的背影,无奈地笑了笑,出门提上笼子,顺手关上门,然后带着姜凝往村口小路走去。
这时天还是青色的,空气中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,姜凝出门后,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面巾戴上,将下半张脸遮了个严严实实。
二人并肩而行,走了没几步,身后传来牛叫。
柳明安尚未回头就已经知道是谁,转身笑着开口道:“三叔公,三叔婆,早啊!”
三叔公用牛车拉着满满一车柴,前面的板子上留了个空位坐着三叔婆。二老听到招呼声,就着暗淡的天光一瞧,前面那个身子挺拔的人不就是柳明安吗?
“哎哟,是明安呐,老婆子没注意看,差点儿没看见你嘞!”三叔婆笑眯眯地回答着。
“唷!吁!”三叔公大喝两声,勒住绳子,牛车停在柳明安身边。
这时三叔婆瞅见站在柳明安身后半步的姜凝,看样子是跟柳明安一块儿的,还背着字画呢,拿个布遮住脸,看不清长什么样子,但看着这身形,不像是她认识的人。
“明安,这丫头是谁呀?”三叔婆问道。
“个子还挺高的,不像咱村里的。”三叔公往姜凝那看了两眼,跟着开口道。
柳明安眼中笑意更深,他就等着别人问这个问题。
柳明安往侧边挪了一步,让姜凝完全暴露在三叔婆和三叔公眼前。
二位老人听到柳明安开口道:“三叔公,三叔婆,你们不记得了?她就是我从街上抱回来那个姑娘啊。当时还是三叔公您用牛车把她从镇上带回来的。后面是三叔婆您帮她清洗身子的,你们都忘了吗?”
柳明安说完回过头,朝姜凝使了个眼色。
姜凝会意,上前一步,向二位老人道谢:“三叔公,三叔婆,多谢照顾。”
二老面面相觑,呆愣在原地。
“丫头啊,你不是……不是……”三叔婆缓过神来,犹犹豫豫地想问什么,最终也没有问出来。
柳明安当然知道三叔婆想问什么,也不卖关子,直截了当道:“三叔公三叔婆,她叫姜凝,其实她手脚没断,就是皮肉伤,看起来太严重了,让人以为是断了手脚的。现在外伤好差不多了,人也就没事了。”
“哦,原来是这样啊!”三叔公恍然大悟。
三叔婆没说什么,眼中带着狐疑的神色打量着姜凝。她是帮姜凝擦洗过身子的,很清楚地记得姜凝那手脚形状都有些怪异,就像是被折断的,结果只是皮外伤吗?
但三叔婆转念一想,人家姑娘不就好端端地站在这儿吗?柳明安有什么理由骗她呢?
三叔婆不再纠结,笑着冲姜凝点点头:“姜丫头,没事就好,没事就好。”
姜凝冲老人微微颔首,以示感谢。
三叔公“哈哈”一笑,又道:“明安啊,我还要赶着去给福生酒楼送柴,今天就先不跟你说话了,走了啊!”
三叔婆看着柳明安,有心想说些什么,又顾虑着姜凝,最后还是把话咽下去了,只招呼道:“明安,姜丫头,我们先走了啊。”
目的已经达成,柳明安笑着对二老道:“三叔公三叔婆慢走。”
“唷!”三叔公又一声吆喝,牛车缓缓向前滚动,没过一会儿就把柳明安和姜凝甩在身后。
柳明安等二老走远,柳明安转头对姜凝道:“我们也走吧。”嗓音清润,带着明晃晃的笑意。
之后二人又遇到好几个去赶集的村民,柳明安故技重施,主动上前打招呼,再顺势把姜凝的那套说辞说一遍。
姜凝知道,对于古代这种村庄而言,家家户户世世代代生活在一处,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秘密可言的。柳明安看似只跟四五个人透露了她的情况,但不出两日,整个荷花村的人都会知道她是个手脚健全的人。
柳明安和姜凝出了村子,顺了一条笔直的大道走,一路上绕过一片群山,又穿过一大片竹林,还从一条小河的石桥上走过,从天黑走到天光大亮,终于在一个石头牌坊上看到了“灵山镇”三个大字。
“呼~到了。”
柳明安长长地呼出一口气,走了两个时辰,到底还是有些累,抬起袖子擦了擦额上的一层薄汗。往身侧一看,却见姜凝脸不红气不喘的,一点疲惫之色都看不见,跟个没事人一样。
“姜凝,你一点都不累吗?”柳明安疑惑不已。
姜凝正兴致勃勃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,挑着担子的,背着背篓的,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,正好应了那句“伛偻提携,往来不绝”。
听到柳明安问话,姜凝收回目光,淡淡回了句“不累”。徒步四小时而已,这点强度,不值一提。
“你觉得累?”姜凝反问道。
“有一点。”柳明安实话实说。
接着,柳明安就听见姜凝认真说道:“那是你太虚了。”
柳明安:“……”
这么直白,怪让人不好意思的。
“那你要歇一会儿再走吗?”姜凝又问道。
“不用”,柳明安斩钉截铁地拒绝,大步往前:“我一点都不累,刚才开玩笑的。”
姜凝将信将疑地跟上柳明安,顺着人流走进了灵山镇。
过了灵山镇那个界碑,街道就不再是泥泞土路,全都铺上了石板,多年来人来车往,石板棱角已被磨平,留下岁月风霜印记。
街道越走越宽,街道两旁挤满了小贩摊位,吆喝声,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,看起来是个热闹繁荣的小镇。
只是走到某处,所有摊贩都消失不见,来往的行人也脚步匆匆,就算说话也压低了声音,像是一条喧嚣的河流被人用刀砍了一截。
姜凝跟着柳明安走在突然就冷清了下来的街道上,内心疑惑不解,直到看到一座宽大宅邸,上面朱红色的匾额上写着方方正正“宝吉县衙”四个大字,姜凝这才明白过来。
这里是官府,衙门肃静,不容喧闹,在这个时代,民畏官,当官的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属于特权阶级,自然是要避而远之。
衙门外一左一右站着两个佩刀的捕快,门口放着一面大鼓,姜凝只扫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,跟着柳明安走出了这一段路,再次踏入闹哄哄的集市。
“这里不是灵山镇吗?为什么宝吉县的衙门设在这里?”姜凝问出自己心中的疑惑。
“宝吉县下面管辖六个镇,分别叫灵山、灵水、灵云、灵风、灵星、灵月,按照本朝律法,县衙门不可固定在一处,每个镇轮流驻守五年,现在正好轮到我们灵山镇,再过两年就会搬到灵水镇。”
姜凝懂了,这个制度现代也有,就是为了防止官府在一处待久了,形成自己的势力,老百姓只知知县大人,不知皇帝。
“那逢五赶集是只有官府在的那个镇才有吗?”姜凝又问。
“并不是,赶集的习俗是一代代传下来的,你现在看到的这些人,也不全是灵山镇的。” 柳明安看姜凝神色困惑,耐心解释道:“宝吉县几个镇离得不远,有些做生意的会互相走动。为了方便交易,避免时间冲突,每个镇赶集时间是错开的。六个镇分别在三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赶集,咱们灵山镇就是五。”
姜凝还想再问两句,柳明安停下脚步,指着一块随风翻飞的蓝色旗帜对她道:“姜凝,福生酒楼到了。”
福生酒楼是灵山镇最大的酒楼,老板洪福生,是个会做生意的,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官家贵人,走进他店里,他都笑脸

猜你喜欢

推荐散文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