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学吧

散文随笔 优美散文 抒情散文 散文诗 名家散文 叙事散文 游记散文 春天散文 爱情散文 伤感散文 写景散文 节日散文 精选散文

夏诗白傅祝尧小说全集 夏诗白傅祝尧无删减无弹窗阅读

时间: 2023-09-30 15:51:18  热度: 598℃ 
点击全文阅读
王晓娟一楞,“见都没见你就说不喜欢?”
紧接着眼睛一亮,“那换一个也行啊,听你吴阿姨说东街粮食铺家的小伙也不错的......”
夏诗白:“......”
见女儿不吭声,王晓娟只当她是同意了,欢天喜地的跟她说了好几个人选,速度飞快的把饭菜做好,给这“祖宗”端饭厅里。
“过来吃饭!”
家里就母女两个人无业游民,上班和上学的早就已经走了,做的是一个酸菜汤和一盘炒毛豆。
夏诗白往厨房橱柜瞄了一眼,王晓娟立马警惕的把橱柜门锁上。
“别看,那块五花肉要留着晚上做红烧的,你弟最爱吃红烧肉了,马上学校就要办校运会,得让他补一补,好在运动会上争个名次。”
提起儿子,王晓娟语气都温柔很多。
夏诗白心想,得亏自己不是原身,要不然听见妈妈这明显偏袒的话,不知道心里多难受。
她上辈子是独生子女,没体会过这种父母一碗水端不平的感觉,没想到穿越第一天就体会到了。
夏诗白当然想吃肉,从前她每顿饭都带肉,简直是无肉不欢。
酸菜汤和毛豆偶尔吃吃,就当是减肥餐了。
夏诗白惊奇发觉,自己还有点阿Q精神。
饭吃完,夏诗白主动起身收拾碗筷桌子,把碗筷拿到院里水池去洗。
这样就能少听母亲唠叨几句。
这才跟王晓娟待一个上午,她真是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。
来来回回就是找对象,赶紧嫁出去之类的话。
之前因为想要一个自己的房间,妹妹李丽君也时不时在旁拱火,想姐姐早点结婚,这样她就可以一个人拥有一间卧室。
正属于青春叛逆期的小姑娘,夏诗白倒是可以理解她对私人空间的追求。
但这个追求要是建立在她姐姐的痛苦之上,那不好意思,门都没有!
原身家其实不小,三间平房还带个小小的院子,左边侧卧留给姐妹两个,中间最大的屋子一分为二,前面是饭厅加客厅,后面是王晓娟和李大为夫妇的卧室。
右边最大那一间,李建军独占。
院里一边是生活洗漱区,一边搭棚子做了厨房。
这样的住房条件,放眼整个镇中学片区也是数一数二的。
很多人现在还七八个人,祖孙三代挤在一间十几平的小房子里。
这个时候人人都等着单位分房子,商品房还得过几年才兴起来,大家对住房要求也不高,能有得住就好了。
如果再带独立卫生间,那就是豪华总统套间的规格!
夏诗白把碗洗好放灶台上,甩甩手上的水渍,在客厅抽了两卷麻黄的刀纸,冲准备洗衣服的王晓娟说:
“妈,我出去了。”
王晓娟问:“去哪儿?”
夏诗白举了举手里捏的草纸,目的地不言而喻。
家里没有卫生间,大小号都得跑学校旁边的公厕解决。
当然,厕遁只是为出门转转找个理由。
也是这会儿夏诗白才恍然,原来小时候大家家里都没卫生间的吗?
可惜,儿时的记忆实在是模糊,等她有记忆时都已经是九十年代末尾,那个时候,人们的生活早已经富裕起来,独立卫生间已经很平常。
王晓娟交代:“上完了就回来,今天赶大集,鞋架上那两双新的解放鞋你找村里人帮忙给你爷奶带回去。”
说完,嘴里又忍不住抱怨:“都说老二上不着下不着,可到最后,还不是老二最孝顺......”
夏诗白直接把鞋子带上才出去,她懒得再跑回来一趟。
“明天你吴阿姨来咱们家吃午饭,你可别跑了,听见没!”王晓娟扯着嗓子喊。
吴阿姨来干嘛?
自然是相亲。

夏诗白敷衍应着,三步并做两步一股脑冲出去,憋着气在公厕解决完个人情况,拿着两双用黄纸包好的解放鞋朝马街走。
马街从前是专门卖马的地方,后面马没有了,猪牛羊就多了起来,不过名字还是没变,还叫马街。
夏诗白觉得,叫农贸市场更贴切,因为一到赶集天,这里啥农产品都有。
今天赶大集,石楠镇周边村子的村民都会过来赶集,有的卖鸡鸭,有的卖自家种的烟叶或是别的草药之类的,全部集中在马街,热闹得很。
要找从老家红星村里出来的老乡不难,夏诗白在市场卖鸡鸭那块找到了老家隔壁邻居,托他们回村的时候,帮忙把这两双解放鞋交给李老头和李老太。
李大为上头有一个大哥,下面还有两个妹妹,李大为是老二,也是家里唯一进了单位的人,可偏偏就是不得爹妈喜爱。
当初李大为娶王晓娟时,因为连生两个都是女孩,王晓娟受了不少婆婆的气,夫妇俩都不受待见。
直到后来生下儿子李建军,老头老太对她的态度才稍好一些。
所以,从这件事上来说,夏诗白倒是可以理解王晓娟更看重李建军的行为。
并不是她想重儿轻女,而是这个环境,让她变成了这样。
可即便如此不受二老待见,李大为和王晓娟该孝敬的却一点都没少。
老家邻居大叔收好那两双解放鞋,都忍不住感慨:“曼君,还是你爸妈懂事孝顺呐。”
王晓娟要送鞋的目的就此达到,成功获得“孝顺”名号。
她就是要打脸老头老太,让他们看看到底该疼哪个。
夏诗白对父母如此做法不置可否,跟老家邻居道了谢,转身离开马街,来到街上转悠。
从九十年代走过去的人们都说,这是一个只要站在风口浪尖,连猪都飞得起来的时代。
夏诗白想看看,她能不能做飞起来的那头猪。
揣着兜里的两块“巨款”,夏诗白离开马街,在九十年代初就有三条大街的石楠镇上转悠了整整一个中午。
有人摆摊做小生意,卖衣服卖鞋卖零食,只要能卖的,他们都在卖。
而刚从改革开放走出来的人们,消费热情高涨,只要有得买的,他们都会买。
看着那些生意火爆的摊子,夏诗白无意识咽了口口水,她馋了。
而后,钻进了镇上唯一的百货楼。
楼高两层,一楼卖日用百货,锅碗瓢盆,油盐酱醋茶,样样齐全。
二楼卖服装鞋帽电子表,还有各种时兴的小饰品。
今天赶大集,人流量比平时大很多,每个柜台生意都很好。
“曼君来啦,要买点什么?”
调料柜的售货员大妈对镇上居民了如指掌,一见夏诗白,就认出这是镇办公室李会计家的大女儿,热络招呼。
夏诗白叫了一声阿姨,在那高高的展示柜上扫了一圈,笑道:“阿姨给我来两斤白糖。”
说着把两块钱递过去。
白糖一斤一块钱,两斤正好两元。
售货大妈把自封好的白糖上称称给夏诗白看一眼,整整好两斤,递给夏诗白,“买这么多白糖,要走亲戚啊?”
夏诗白只笑着嗯了一声,就抱着白糖朝原身死党刘燕家快步走去。
售货员大妈只能遗憾的收回八卦目光。
刘燕家住在肉联厂背后的大院里,几十户人住在一栋五层的筒子楼。
肉厂八十年代末就迁到了县里,现在厂房变成镇上的鸡鸭屠宰场,一进来,到处都是鸡叫声,鸡毛鸭毛满天飞。
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腥臭味儿,直到跨过大院进入筒子楼,这股味道才消散。
刘燕家在一楼,比楼上住户们多了一个用棚子搭起来的厨房,不用跟邻居抢公共厨房。
这也是夏诗白选择来找刘燕的原因。
一个是因为两人关系好,值得信任。
再一个,就是她接下来想做的事,只有刘燕家的单独厨房可以满足条件。
当然了,厨房条件肯定是夏诗白自己家的更好,但她可不想让她妈知道她还有私房钱。
这会儿大人小孩都不在家,厨房只属于两人。
刘燕不解的看着夏诗白带来的两斤白糖,“你买糖干什么啊?”
“你把煤孔打开,火开大点。”夏诗白按着原身的记忆,熟门熟路的在刘燕家厨房架子上取下铁锅和勺子,放到煤炉上。
一边操作一边解释:“熬糖稀稀,拿去换牙膏皮。”
“牙膏皮?”刘燕一头雾水,“你换牙膏皮干嘛?收破烂吗?”
夏诗白挑了下眉,“也可以这么说。”
接着,神秘一笑,“我刚刚在街上逛,发现了一个商机,不过能不能成,还得看咱俩今天熬出来的糖稀稀。”
刘燕顿时眼睛一亮,立马积极主动的把炉门打开,对夏诗白说:“带我带我!”
煤火舔着铁锅底,锅里很快就热了起来。
夏诗白把剪开的白糖哗啦啦往锅里倒,用勺子匀速搅动,一边搅一边往里面舔一点点水,很快,小半锅糖浆就熬了出来。
“你家的花生粒呢,给我拿点。”夏诗白问。
刘燕家奶奶在老家种了很多花生,卖不掉的那些就都晒好送到了刘燕家里来给孩子们当零食。
刘燕跑进屋把敲碎的半碗花生粒递给夏诗白,花生粒洒下,锅里的糖浆熬着熬着,就成了掺杂花生粒的花生糖。
夏诗白用撇好的竹签绞上来一块儿,舔了一口,有点烫,但甜滋滋,香喷喷的。
“好吃吗?”刘燕焦急问,手里端着一个洗干净的敞口陶罐巴巴等着。
“嗯,差不多了,装起来吧。”夏诗白点点头,把竹签上剩下的绞丝糖递到刘燕嘴边。
她舔了一口,幸福的笑了起来,“甜!”
夏诗白看着刘燕手里拿的竹签问她,“你知道哪里能弄到这些签子吗?”
刚刚这根,她是顺手在刘燕家碗柜里翻到的,可能是之前买炸串之类的小吃食剩下来,还没丢。
刘燕想了想,说有,让夏诗白等她一会儿,转头就朝楼上邻居奶奶家跑。

猜你喜欢

推荐春天散文